主題影展【表演藝術的燦爛光影】
策展人:鴻鴻
從百年前電影發明以來,就不斷向其他藝術形式借火,一開始是文學與劇場,至今已與視覺藝術犬牙交錯,難捨難分。電影本來就是鏡子,與世界表象擦撞而生出火花,既紀錄、也改變著這個世界。跨過「純電影」的神話,「混種」已經成為後現代顯學。各種藝術門類也同樣透過影像,找到展現自我形神的方式,刻下歷史與當下的印痕。
本次專題挑選古典與爵士樂、劇場、舞蹈、文學等不同領域的劇情與紀錄片,呈現近年「藝術混種電影」發展的豐碩成果。其中有對當代名作的重新詮釋,如東尼獎音樂劇《親愛的艾文漢森》的影像版;也有重返鉤沉歷史經典的《屋頂上的提琴手》,或是將《等待果陀》放進現實監獄的顛覆之作《抓狂演訓班》。有重新梳理爵士樂大師作為一無所有的藝術家與時代對峙的努力,如《尋找約翰柯川》和《哈樂黛的愛與死》。《首席女指揮:瑪琳艾索普》和《小提琴天后慕特:愛樂一生》則展現不同代女性音樂家的奮鬥。《跳進部落的孩子》、《十三聲》可以見到台灣中生代舞蹈家的不同路徑。《伊尼舍林的女妖》作為愛爾蘭劇作家馬丁·麥多納採影像呈現的劇場第三部曲,以人際糾葛隱喻國族衝突,帶給這個擾攘世界犀利的省思。《米蘭昆德拉: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》和《我心悵然如詩》則可見到文學家在面對黑暗邪惡處境時,如何以一己的操守與作品,為時代點燈。加上台灣代表性劇團金枝演社、阮劇團、差事劇團的影像作品,讓我們對台灣的藝術界有更多理解和想像。
身處價值混淆的亂世,各種藝術不甘只提供歌舞娛樂,而希望給予觀眾誠實生存的勇氣。而各種藝術的摻和,也提供電影表達的源頭活水,讓我們持續擁有無法預期的觀影經驗。
☆防疫期間,進入影廳前請配合以下事項:
1. 影廳為密閉空間,入場請配戴口罩。
2. 入館時請配合工作人員實施實名制,並測量額溫,體溫達37.5度以上請勿入場並儘速就醫。
3. 現場備有酒精,請使用酒精消毒雙手。
※ 觀眾服務電話:03-335-7745(周一至周五 10:00-17:00)
※ KKTIX客服專線:02-2752-2836(周一至周五 09:30-12:30 / 13:30-18:30)